以太坊(ETH)“大户型”金库企业 Bitmine 的董事长 汤姆·李(Tom Lee)于 16 日表示,数字资产储备(DAT)泡沫可能已经破裂。
所谓 DAT,是指上市公司将加密货币作为自家财务资产大量持有的一种做法,其特点在于普通投资者可以通过股票市场间接接触数字资产。
上市公司争相模仿Strategy这一模式因 Strategy 在 2020 年开始大量购入比特币(BTC)而走红。在 ETF 获批之前,它被视为通过股票投资进入加密市场的先驱性案例,由于技术门槛低,只需要托管与资金到位即可,但对股价的提振收益巨大,因此一些多年沉寂的上市公司也转型囤币。
由Tom Lee领导的 Bitmine 将这一 DAT 手法应用于以太坊领域:公司从一家中小型比特币挖矿企业,转型为以太坊为核心资产的财务型公司。
目前,Bitmine 持有约 3,032,188 枚 ETH,约占以太坊总供给量的 2.5%,市值超过 150 亿美元。其所持资产规模约 121 亿美元,在行业内确立了“全球最大的以太坊持有公司”的地位。
Tom Lee称,“把加密货币作为战略性资产进行配置的上市公司泡沫,可能已经破裂”。他给出的依据是,许多 DAT 公司的股价正在低于净资产价值(NAV)交易,也就是公司市值低于其所持加密资产价值。
近期,加密衍生品市场发生了约 190 亿美元规模的清算,创下历史最大单次暴跌纪录;这使得市场更加关注哪些企业无法熬过衰退。
DAT 赛道迅速扩张,新玩家层出不穷,其中包括持有 Worldcoin(WLD) 等山寨币的公司,市场趋于饱和。即便是被看好的以太坊,也面临处理速度下降、高额手续费以及与其他公链的竞争等挑战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美上市港企,股票代码QMMM调宣布要拿出 1 亿美元建立加密资产储备,首批计划买入比特币、以太坊与 Solana,股价在三周内从 12 美元一路炒到 303 美元的高位,涨幅逼近 20 倍。而最绯股价停在 119.40 美元时遭停牌,位于香港的总部亦被发现人去楼安。
尽管对 DAT 行业心存担忧,Tom Lee仍强调,以太坊依旧是“华尔街的区块链”。随着金融机构探索稳定币与资产代币化的应用,相关功能多依托以太坊实现。
Bitmine 提供的优势包括质押(Staking)收益以及被纳入主要股票指数的潜力。李先生表示:“我们充当华尔街理解以太坊未来升级的桥梁。”
业内估算,当前持有比特币与以太坊的企业,其总财务资产已超过 1,627 亿美元,这显示出这一“资产负债表实验”的规模之巨大。
Tom Lee对 DAT 行业的整体存续持审慎态度,但他也将 Strategy 与 Bitmine 视为成功范例,并预期未来两年能活下来的将只是少数优质标的。
Strategy 的比特币中心策略与Tom Lee的以太坊中心路径,构成了 DAT 领域内战略分岔的代表。
在承认“比特币作为最大加密资产将胜出且更具持久力”的同时,Tom Lee 仍强调以太坊对机构投资者的价值。
欢迎光临 优惠论坛 (https://tcelue.com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1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