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惠论坛

标题: 随着鲸鱼和 ETF 将资金转向 ETH,比特币还能守住 10.8 万美元吗?(转)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人生如赌    时间: 2025-8-30 23:31
标题: 随着鲸鱼和 ETF 将资金转向 ETH,比特币还能守住 10.8 万美元吗?(转)
精明投资者正在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:他们正在从比特币转向以太坊。虽然一些规模较小的鲸鱼仍在囤积 Sat,但至少有一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鲸鱼正在积极抛售 BTC 转投 ETH,大型机构 ETF 也在做同样的事情。鉴于比特币价格目前正在测试关键支撑位,这种资金轮换是目前唯一重要的事。& Q" F2 K5 I; _* p: E
4 b- Z3 c- a$ X5 {- L2 U5 L# U5 s
价值 50 亿美元的“鲸鱼”正在抛售比特币,转而购买以太坊7 b: A  i- x+ c& a
最明显的迹象来自一头巨大的鲸鱼。阿卡姆情报局证实仅在过去 24 小时内,一个持有超过 50 亿美元资金的钱包就抛售了价值 11 亿美元的 BTC,并在 Hyperliquid 上将其直接兑换成以太坊。
% q9 z9 g$ x7 d7 v( Y" R, s% `8 @
这不是一次性的交易。链上追踪器Lookonchain 发现,同一位玩家整周都在大举抛售 BTC 和买入 ETH。当一位资深且颇具影响力的“鲸鱼”开始大举抛售这些 BTC 时,整个市场都会面临巨大压力。* o; v4 p/ p& Q+ s' L! @  ]/ U: }6 ~

8 z* l8 q5 E3 n/ ^/ e" B' F有关的: 比特币交接——散户如何向华尔街ETF出售+ N& x( l6 c% e; l( O. W* u
0 ~4 c7 _: E$ r# e+ w; J
机构追逐以太坊,比特币ETF损失7.51亿美元$ k7 c1 `* y" Z! l& B
机构资金正追随“鲸鱼”的脚步。据SoSoValue的数据,美国现货比特币ETF正在大幅亏损,8月份净流出7.51亿美元。这打破了连续四个月的资金流入热潮,表明机构需求正在枯竭。这是比特币持续交接的典型例子,事实证明,华尔街新资金的投入力度不如早期采用者。
0 D# \- Y+ K; q8 ]$ r% |/ A  a6 q8 {! t5 ~0 A& X: Q
与此同时,美国现货以太坊 ETF 则呈现相反走势,8 月份净流入资金超过 38.7 亿美元,其中贝莱德的 ETHA 领涨。5 C# V7 D. U! q/ X; \& ?/ r( ^
4 U' X' p, ~& \- N$ ~
底线:比特币价格跌至 10.83 万美元
: }& S0 p# s1 X0 q3 V如果您本周末将长期预测放在一边,那么从 9 月开始的下周唯一重要的图表就是显示比特币在 108,000 美元的支撑位处挣扎的图表。( `- V5 `% L3 X- Y  g8 D, C
' A& d3 S0 P, G+ N; s
本周早些时候,摩根大通分析师表示,比特币价格相对于黄金被低估,并预测其旗舰币价将在今年年底前达到12.6万美元。摩根大通分析师认为,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者将比特币作为资金管理工具,比特币价格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创下历史新高。
! A2 e; h7 n4 n
( z9 U  [2 j0 x& W然而,加密货币分析师阿里·马丁内斯(Ali Martinez)警告交易员,比特币可能出现类似于2021年反转形态的顶部。然而,如果BTC价格维持在10.83万美元左右的支撑位上方,并反弹至11.1万美元以上,中期看跌情绪将失效。
6 B4 O( P0 M6 T! t) ~5 B. H7 [% R5 H; s
# I1 h. v1 Z- z: v& {有关的: 特朗普对印度征收 50% 的俄罗斯石油关税后,比特币暴跌 2.8%,跌破 11 万美元
( c: ]! f2 h  O
2 |( @* U% T! \. o$ P+ R# D
作者: 垂钓园    时间: 2025-8-31 11:21
比特币还能守住10.8万美元?赌局悬念重重,看鲸鱼和ETF如何影响市场。
作者: 22301    时间: 2025-8-31 11:30
这个也是有机会守住的啦。
作者: whywhy    时间: 2025-8-31 13:54
这鲸鱼们玩起了更大的赌局,比特币还能撑住10.8万美元吗?
作者: 韩少    时间: 2025-8-31 14:51
这个比特币想要守得住的话很艰难呢
作者: rainwang    时间: 2025-8-31 14:59
讨论这样的问题基本有啥用处呢
作者: 舞出精彩    时间: 2025-8-31 18:26
还能在看到最后是不是守的住了




欢迎光临 优惠论坛 (https://tcelue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