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惠论坛

标题: NBA巨星球员——比尔·拉塞尔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天策-思思    时间: 2015-11-11 01:07
标题: NBA巨星球员——比尔·拉塞尔
本帖最后由 天策-耀山 于 2021-10-10 10:01 编辑
: W% `0 g! N1 \: Q7 G* g: |- q) b6 {
[attach]4295883[/attach]0 _, W, D1 h; L8 N' \5 H
; U7 v0 t7 e% }$ ]( Y

+ Y9 n6 P# `: C$ ?2 |基本信息

4 R/ y% M, X! O% l9 S
2 T8 h# P. b4 @% ~0 |4 o中文名:比尔·拉塞尔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外文名:Bill Russell别名:“盖帽专家”、“防守天才”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国籍:美国8 K; @7 g" e% i( `. [5 k% m- a
出生地:路易斯安那州 门罗市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出生日期:1934年2月12日2 N: X4 ~% q: l, E8 R$ F) E
身高:2.08米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毕业院校:旧金山大学
7 Z6 i5 V: N* G. [* ^运动项目:篮球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所属运动队:波士顿凯尔特人队+ T  C1 d2 c/ E$ F( F6 t  ]! W
技术特点:防守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个人成就:5次当选NBA最有价值球员、1974年进入NBA名人堂、获得11次NBA冠军
* L* I/ ?+ _# c4 \/ w; t) `5 g2 F' ~3 _( B9 K# x4 X

3 d8 V5 T( k0 D  V% y6 M3 H, J9 r( z- ~- t: J
       威廉·费尔顿·拉塞尔(英语:William Felton Russell),绰号比尔·拉塞尔(Bill Russell),是前美国NBA职业篮球运动员,主要位置为中锋。在1956至1969年为波士顿凯尔特人队效力长达十三赛季。他带领凯尔特人创下NBA史上空前的八连霸(1959-1965)、共得到11次总冠军,是开创波士顿绿色王朝的主要领导者。在迈克尔·乔丹加入NBA之前,拉塞尔是许多球评眼中最伟大的篮球员。他在1975年入选篮球名人堂。/ f$ O# D0 \1 S5 \
       比尔-拉塞尔是60年代波士顿凯尔特人“绿色王朝”的基石,拉塞尔用他那神话般的防守才能和盖帽技巧改变了NBA的防守理念。他五获NBA的MVP称号,12次当选NBA全明星,职业生涯总计拿下21620个篮板,平均每场22.5个,4次获得篮板王称号,他曾经一场比赛抢下51个篮板,有两次一场比赛抢到49个篮板,连续12个赛季获得1000个以上的篮板球。
5 `) k" c4 E( G- L5 p# z  他的那些一连串的个人荣誉是当之无愧的,但这些都是拉塞尔团队协作理念的体现。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在他职业生涯的13个赛季中11次带领波士顿凯尔特人队获得NBA总冠军。
! w: g0 u, [, D3 |* |
4 k* x7 o8 V6 R' Z
6 y7 ?6 l2 C& U) q) c3 N, w, s( Y5 \5 w+ S, Q7 |; p

作者: legend101    时间: 2015-11-18 15:27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作者: luobin1993bb    时间: 2015-11-20 16:59
职业生涯总计拿下21620个篮板,平均每场22.5个  这个数据无人能敌啊
作者: 远航投资    时间: 2015-11-21 18:48
非常感激版主的分享。




欢迎光临 优惠论坛 (https://tcelue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