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当时只有一个念头:想办法搞到钱,然后满足自己的赌瘾,”他对法庭承认。
8 a- v. Z2 t! T- U1 m
但是,要是某个赌徒一直输钱——甚至因为沉溺于DB而丢掉了工作和房子——这种快感是否能够抵消失去一切的痛苦?
8 I P7 ]' W6 [, A- z
这里需要强调的第一个事实是,人们不是单纯出于赢钱的目的才去DB的。诺丁汉特伦特大学(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)心理学家,专门从事行为成瘾症研究的马克·格里菲斯(Mark Griffith)指出,赌徒会出于一系列动机去DB。
* Z. y: N2 y, c8 \5 s5 J
对5,500名赌徒所做的一项调查发现,想“挣大钱”是赌徒最大的DB动机,接下来的动机分别为“DB很有趣”和“DB让人情绪亢奋”。
. C2 X" Q* ]( V& S
“DB时,即便你在赔钱,你的身体也会不断生成肾上腺素和内啡肽,”他说。
# {5 J8 N/ Q9 u9 R3 I“这其实是在花钱买快感。”
* ~) [$ q" L; U3 a2 }* _这一点已经为加州斯坦福大学研究者于2009年进行的一项研究所证实。研究发现,有高达92%的人为自己设定了“损失阈值”,如果损失没有超过此限度,他们就不会离开赌桌。然而,他们在赌场赔钱却不一定会影响到在赌场体会到的快乐。
' }8 I; M; u/ i4 j. o“人们会对小赢一把感到满意,同时对金额更少的输钱安然若素,”联名作者斯里达·那拉亚南(Sridhar Narayanan)说。“他们很清楚,从长远角度看,他们赔钱的概率比赢钱更大。”
实际上,赔钱能够激发对于赢钱的良性反应,至少在短时间内如此。这是由于长时间不断赔钱会改变赌徒对于赢钱的期望。
! _. E, M0 t; @, u: p% ?
伦敦大学学院神经学家罗伯·鲁特莱奇(Robb Rutledge)及其同事对26名受试者做了一项实验。实验中要求受试者做出一系列选择,与此同时扫描他们的大脑。做出选择后会得出确定或不确定的结果,后者和DB并无二致。另外,每做两次或三次选择,受试者还要记给当前的心情愉悦程度打分。另外,该学院还通过智能手机App对多达18,000名受试者进行了类似实验(无大脑扫描环节),这次实验被称为“大型脑实验”(Great Brain Experiment)。
" \& ^# {5 V) O5 ^( [8 X
研究团队通过实验得到了一系列有趣的发现,例如,当受试者对于获胜的期望较低时,他们对于获得同等奖励的反应会增强。无论受试者自己的愉悦感受报告,还是磁共振成像扫描结果都证实了这一点。扫描结果表明,与多巴胺神经元有关的脑区域活动出现活跃。作为一种复杂的神经传导素,多巴胺在这一实验中可能导致了受试者情绪状态的变化。
1 s8 w2 S% K7 h5 y3 j
“如果人们不断答错,并因此降低了期望,那么当他们最终答对一次后,获得的愉悦感就会大增,” 鲁特莱奇表示。
\8 v5 I) O! @# s2 S$ L这会极大激发人的愉悦感。
) Q0 F" ~' w( n0 E1 s! A) Z
“要是你接连遇到坏事,你对好事的期望就会降低,这时要是你碰到了好事,就可能会感到非常高兴,”他解释说。
8 t9 W; U0 q+ b9 [“这时你可能应该立即走开。”
& R5 H# u7 G! S( T
DB机等机器是否能主动操控?格里菲斯曾经写过一篇论文,描述了电子游戏机给玩家发出的暗示。尽管人们对于这些机器是如何影响玩家行为的细节仍然知之甚少,但是许多游戏机和赌场都采用红色等易于唤起人们欲望的暖色调。
8 w/ \$ ?$ x3 L此外还有具有诱惑力的声音效果。格里菲斯想知道,一台模仿《辛普森一家》动画片的情节,对玩家冷嘲热讽的普通游戏机是否会引发玩家的对抗情绪。
3 H- A' B& `7 i" R! U! p每次当玩家输了以后,游戏角色“史密瑟先生”都会大喊一声,“你被解雇了!”
! H! G; H) q/ ~0 @6 g; h" g
“根据挫折理论和认知悔恨理论的基础假设,这种设定会增强电子游戏机的吸引力,”格里菲斯在一篇论文中写道。
2 v! ~. M, n8 m( K$ T; v% G; `1 Q$ p
任何形式的DB是否具备成瘾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:玩家下注的频率有多高。DB能够提供多少下注机会与一个群体内的必须通过DB解决的问题数量有关。格里菲斯说,对资深赌徒起到最大影响的因素在于潜在奖赏的数量,而非最终能得到的实际奖赏,甚至DB的类别。
* ]5 ~, J7 K! m& X* Q) L
游戏和DB机往往在玩家输掉游戏后,通过向玩家提供替代性奖赏——例如额外点数或者提高下一次游戏中的奖励数额。
. R7 k0 t5 V' R0 f' h
“你要是连续不断给玩家一些小恩小惠,即便这些奖赏和钱无关,也会逐渐把玩家套牢,”格里菲斯说。
- z `2 [* {" `! A d7 w6 q ?3 k有趣的是,为了得到这些潜在奖赏,有时赌徒还会训练自己的“伪技能”。格里菲斯举了一种英国游戏机为例。这种游戏机有自适应功能,在某些时间段内,游戏机吐出的筹码会多于它吃进的筹码。一旦这一“慷慨”时间结束,游戏机的设定就会恢复正常。为此,某些玩家试图找到隐藏有未开大奖的游戏机,希望在下一次“慷慨”时间内能大赚一把。
" u8 ^# N2 B) W8 u( q$ f; Y4 F1 o所有这些事实都说明了一点:赢钱并非DB的全部,很多赌徒进赌场的目的和赢钱几乎没有关系。DB是一种自我打赌的过程——重要的是,DB中那些会让赌徒感到愉悦的伴生要素。
+ v C: D; L' j! X
尽管DB成瘾的原因很难简单说清,赌徒对DB上瘾也会有许多理由,但是为何任何类型和结构的游戏都会对玩家产生这种病态的快感,对此很值得认真研究一番。
. @3 O z( w' p& n% L) z
尽管并非一种完全负面的诱惑,但是DB依然对那些口袋已经空空的赌徒具有致命的吸引力。你下次押红还是押黑?答案也许是两可,因为你可能根本就不在乎输赢。